《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笔记

419.「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真正的踏脚石并非提升智力水平,而是多细胞化和两侧对称等与智力毫无关系的突破。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还是一只扁形虫。它在智力方面没有任何值得称道之处,但其一项伟大意义是进化出了生物的双侧对称性。对一个单细胞生物进行智力测试无疑是荒谬的举动,这个思维实验为那些仍然盲目信奉目标的伟大力量的人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容纳所有具备可能性事物的大空间,“搜索空间”的结构,确实很诡异。因为实现目标需要找到其踏脚石,但目标本身反而分散了搜寻踏脚石的注意力。这种“灯下黑”的感觉,无疑是最让人糟心的了。重要的是避免被锁死在最初的宏伟目标上,对目前的踏脚石可能带来的结果保持关注和开放。有时我们只需要感觉到“这件事有潜力”就可以,即使这种潜力的未来,仍是未知和不确定的。」


书籍名称: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基础信息:[美] 肯尼斯·斯坦利 [美] 乔尔·雷曼 / 2023 / 中译出版社
豆瓣评分:7.2/10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357804/
读完时间:2025-08-14 17:32:13
我的评分:4.0/5.0
我的标签:微信读书,#2025
免责声明:本页面所发布的笔记仅用于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摘录、总结和反思。内容大多为书中原文或书中观点的简要提炼,并不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意见或价值观。书中观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或采纳,请参考书籍的原始内容。

 


阅读笔记: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肯尼斯·斯坦利 乔尔·雷曼
18个笔记

第一章 对目标的质疑

◆ 上述这些迟来的启示和偶然的发现,暴露了目标的风险性。如果你的目标是发明微波炉,你肯定不会想到去研究雷达;如果你想发明一架飞机(就像无数发明家多年来一无所获那般),你也不会想到花几十年时间去发明一台发动机;如果你想学19世纪20年代的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那样,试图制造一台计算机,也不会想到把余生用来研究真空管技术。但在此类情况下,你永远不会做的事情,恰是你应该做的。矛盾之处在于,只有那些没有把发明微波炉、飞机或计算机等终端产品作为终极目标的人,才能完善通往这些发明的关键踏脚石。

◆ 作为一个容纳所有具备可能性事物的大空间,“搜索空间”的结构,确实很诡异。因为实现目标需要找到其踏脚石,但目标本身反而分散了搜寻踏脚石的注意力。这种“灯下黑”的感觉,无疑是最让人糟心的了!

◆ 如果对计算机这一“美玉”太过执迷,你便永远也不会想到真空管这一“他山之石”。

第二章 无目标者的胜利

◆ 重要的是避免被锁死在最初的宏伟目标上,对目前的踏脚石可能带来的结果保持关注和开放。有时我们只需要感觉到“这件事有潜力”就可以——无论是成为一名音乐家,还是找到一种新的烹饪方法——即使这种潜力的未来,仍是未知和不确定的。

第四章 目标是错误的指南针

◆ 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真正的踏脚石并非提升智力水平,而是多细胞化和两侧对称等与智力毫无关系的突破。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还是一只扁形虫。它在智力方面没有任何值得称道之处,但其一项伟大意义是进化出了生物的双侧对称性。谁能想到生物的两侧对称,是写出一首好诗的必要条件?

◆ 显而易见的是,对一个单细胞生物进行智力测试(或任何类型的智力测试)无疑是荒谬的举动。但这个做法的荒谬性,恰恰是我们想要强调的重点,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思维实验为那些仍然盲目信奉目标的伟大力量的人敲响了警钟。同理,将自己当前正在培育的图片与骷髅头图片进行比较,然后在图片孵化器网站上搜索类似骷髅头的图片作为父本和母本进行培育,其荒谬程度是否降低了?同样,通过衡量我们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法与任何遥远的、​“高大上”的目标的接近程度,以期实现这些“高大上”的目标的做法,是不是就没有那么荒谬了?这个思维实验想要揭示的是,由目标驱动和以目标为导向来追求成功的传统做法,可能会导致真正荒谬的行为。

第五章 有趣的和新奇的探索

◆ 这个见解,与另一个耳熟能详的谬论有关,即“伟大的发现都来自偶然”。其谬误之处在于将偶然性看成一种意外。关于偶然发现的刻板印象,通常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因为意外而稀里糊涂地发现了一些足以改变历史的重大突破。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某个动画片的故事:主人公不小心将一瓶花生酱放到微波炉中,导致了爆炸,却意外发现了反重力的秘密。然而,这种漫画故事却不当地抹黑了偶然性,因为伟大的发现从来都不是什么稀里糊涂的意外。现实情况是,人类天生对有趣事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选择了一条有趣的道路,它可能会通往重要的目的地,尽管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目的地确切在哪里。纵观“偶然性发现”的历史,有无数个成功案例支持了这一观点。

第七章 解开禁锢教育的枷锁

◆ 坎贝尔定律(Campbell’s law):任何量化的社会指标,越是被用于社会决策,社会腐败的压力便越大,也就越容易扭曲和腐蚀它所要监测的社会进程。

第八章 解开禁锢创新的枷锁

◆ 从长远来看,我们很容易看出科学领域目标欺骗性的影响体现在何处。直观地说,如果科学项目的研究者,在资金申请书中列出了明确的目标,并清晰地陈述在完成项目时将会获得哪些宏伟的发现,那么投资这些科学项目会显得更加明智。但我们从图片孵化器网站中得到的教训是,最有趣的发现往往是无法提前预测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如教育领域一样,非目标(发散)性思维,也可能揭示出当前科学项目投资方式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推动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有趣的例子。与教育领域不同的是,科学领域是推动新探索和新发现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并且其中个别的失败不会带来很高的风险。整体而言,科学探索的活动,应该特别适合非目标性探索。但我们还是会看到,即使在偶然的失败可接受的情况下,科学领域的活动仍经常受到目标欺骗性的束缚。

◆ 理想情况下,某个领域中最优秀的想法,就应该能够说服一个由专业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并将其评定为优秀。然而,这种表面合理的常识背后,同样隐藏着麻烦,因为这个评审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共识。换句话说,评审员群体越是认同提案的优秀性,机构提供资助的概率就越大。然而问题在于,共识往往是通往成功的踏脚石的最大障碍。

◆ 达成共识对特定类型的决策而言是有意义的,但对于创造性的探索却不适用。因此,盲目追求共识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探索领域。回顾上文,在本书第五章论述的图片孵化器网站上,每位用户都有机会追求一条独特的路径,而不受其他用户的干扰。即使后来的用户可能以老用户的成果为起点继续探索,但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们没有达成过任何共识,他们的探索和发现也无需依赖所谓的共识。

◆ 许多纯数学的研究人员从未想过要去影响现实世界,他们最尖端的理论,往往被视为纯粹的智力成果,搁置多年而无人问津。著名数学家哈代(G.H.Hardy)曾将数学的实际应用称为“数学领域最枯燥和初级的部分”​,与纯数学的诗意(即追求真理而不考虑实际应用)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尽管纯数学家们在竭尽全力地保持数学的“纯理论性”​,但这些看似“不实用”的理论成果,后来还是被证明支持了物理学的发展或促成实用的计算机算法的出现。虽然其初衷是服务于纯数学目的,但抽象代数的一个特殊分支——群论(group theory),却在化学和物理学中都得到了实际应用。深奥的数学还通过公钥密码学的应用,为线上商务的安全性提供了支柱,前者主要依赖于单向函数的数学思想和计算复杂性理论——但其原始动机完全没有考虑到在线商务领域的应用。

◆ 我们怎能如此自鸣得意而一味地推崇踏脚石的作用,却不知道它们通向何方?这种想法不过是目标思维的负隅顽抗。正如前文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此举实际上能够引导我们通往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因此,​“不知去往何处”恰恰是信息收集器的运行方式、寻宝者的探宝方式、收集踏脚石的方式、通往任何地方的正确道路,是通往未来的途径。​“不知前路通往何方”​,才是人类能创造伟大事物的原因。共识、可预测的重要性、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些都是目标思维的衍生物,只会导致我们在朝未知世界迈进的过程中,离我们想要的越来越远。

第九章 彻底告别对目标的幻想

◆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行事无须设置特定目标的寻宝者,那么就要遵循一种特殊的线索,即当某些东西让你感觉有趣时,寻宝的旅程就可以开启。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它背后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它意味着你可以通过遵循个人对有趣事物的直觉来寻宝,不是因为你知道要去哪里,而是因为你觉得当前所在的地方有成为“洞天福地”的潜力。​“这种寻宝方式是有意义的”​,即使只是接受此观点,也已经足够重要。因为这个观点与我们今天从自身文化中获得的许多信息截然相反,这些信息只会告诉你,你需要一个目标才能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 计算机程序员马库斯·泊松(Markus“Notch”Persson)在2009年意识到,通过结合最近三款游戏的理念,就有可能开发一种新型的视频游戏。这三款游戏分别是:​《矮人要塞》(Dwarf Fortress)、​《过山车大亨》(Roller Coaster Tycoon)和《无尽矿工》(Infiniminer)。与几乎所有的现代游戏不同,马库斯开发的游戏《我的世界》不仅保真度低,游戏画面过时,也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内容也很少,还没有为玩家提供明确的游戏任务和目标。但是,在《我的世界》中,玩家可以在一个由无数方块和可重组资源构成的像素化大型开放世界中,自由地探索、建造和创造。几乎没人预料到这样一个奇怪的游戏会取得成功,更不会认为它能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行业的可能性。

第十章 案例研究1:重新诠释自然进化

◆ 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疯狂三月”篮球锦标赛开赛时,共有64支球队,但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位。好比在Betamax与盒式磁带、DVD与激光碟、高清DVD与蓝光碟之间的竞争中,最终会有一方压过另一方。但自然进化不同于此类竞争,因为其更趋向于“开枝散叶”,为生命问题探寻众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 允许偶然性在进化中发挥作用的力量,便是扩展适应,是指生物“曾经行使过某种功能的结构,在进入一个新生境后,又被用于另一个不同功能的现象”。例如,羽毛最初是在恐龙身上进化出来的,主要功能是保持体温,之后才逐渐成为适用于鸟类飞行的结构。以人类自身为例,骨骼一开始只是用于储存供身体其他功能所需的矿物质,后来才进化成人体的支撑性结构。类似的案例在非目标性探索中很常见,这种情况下,具备踏脚石特性的生物,其生存与否并不由存在于遥远未来的目标来衡量和决定。因此,图片孵化器网站上同样发生了类似扩展适应的过程,也就不足为奇了——还记得外星人脸图片演变出汽车图片的案例吧?车轮就是由外星人的眼睛扩展演变而来的。扩展适应在人类的创造发明中也很常见,比如真空管最初只用于早期的电气研究,后来才被拓展应用于电脑运算。

第十一章 案例研究2:目标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

◆ 一位数学家、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正坐在一家街头咖啡馆里,看着街对面房子里进进出出的人。他们首先看到两个人进入房子。时间一点一滴流逝,过了一会儿,他们注意到有三个人从房子里出来了。物理学家说:​“测量并不准确。​”生物学家得出结论:​“他们‘繁殖’了。​”数学家:​“如果现在正好有一个人进入这所房子,那么它又将是空的。​”

— 来自微信读书

Avatar photo

By Chaoran


Warning: call_user_func_array()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a valid callback, function 'wp_print_speculation_rules' not found or invalid function name in /usr/local/lighthouse/softwares/wordpress/wp-includes/class-wp-hook.php on line 324